搜索
写经验 领红包

赵维莉,评书艺术家的传奇人生与中原说书情

赵维莉(1951年10月),笔名韦丽,出生于辽宁沈阳,祖籍山东蓬莱,是中国内地著名的评书演员和主持人。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,7岁时在北京青龙桥小学首次登台表演,并获得朗诵一等奖。1963年,她随父母迁居河南郑州,并在河南省少年儿童故事比赛中获得表演一等奖,随后随演讲团到河南各地巡回演讲。

赵维莉在1976年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第二届曲艺调演,表演的故事《讲台》受到好评,并结识了评书大师袁阔成。1988年起,她与人合作创作并出版了多部长篇历史小说,如《三女乱唐》《八虎之乱》《孤星三剑客》《丐帮血泪情》等。她曾担任郑州市曲协第一任主席、郑州市曲协名誉主席、河南省曲协副主席等职务。

赵维莉的主要成就包括:1991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“全国电台听众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”称号,2009年荣获中国曲协颁发的“突出贡献曲艺家”称号,2016年荣获郑州市委宣传部、郑州市文联、郑州市曲协颁发的“郑州曲艺终身成就奖”,2019年再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颁发的“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”称号。

她的代表作有《仇与爱》《三八线枪声》《神州擂》《萍踪侠影》《玉叶冠》《三女乱唐》《巧破乾坤楼》《康熙大帝》《神秘的女郎》《晚清第一奇案》《雪山飞狐》《宝瓶奇案》《碧血剑》《少年诸葛亮》《难忘的1942》《吕四娘新传》《宫门挂玉带》等。其中,《康熙大帝》是她的成名作,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,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好评你知道吗?在我国的文艺界,有一位名叫赵维莉的评书表演艺术家,她可是响当当的“中原评书第一人”呢!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赵维莉的世界,看看这位评书界的传奇人物是如何用声音征服了无数听众的。

一、评书界的璀璨明珠

赵维莉,1951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,自幼生活在文艺氛围浓厚的家庭中。她的父亲和叔叔都是文艺工作者,这为她日后走上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。7岁时,赵维莉在北京青龙桥小学首次登台表演,就获得了朗诵一等奖。从此,她与评书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二、从农村到城市,一路成长

1963年,因父亲工作调动,赵维莉随父母迁居到北京。在这里,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。生活的磨练还在后面。初一还未读完的赵维莉,正赶上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。在信阳市罗山县农村,她与乡亲们打成一片,学会了纳鞋底、插秧、收割,甚至还在村里教书。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,也为她日后从事评书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。

三、评书界的“女中豪杰”

1971年,赵维莉被招工到当地火电厂。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梦想。在工作之余,她坚持练习评书,逐渐在评书界崭露头角。1982年以来,在全国省会市电台广播文艺节目交流中,她播的评书连续三年获奖,成为评书界的佼佼者。

四、声音的魅力,征服无数听众

赵维莉的评书表演独具特色,她的声音宏亮、底气充足,高亢时如洪钟,低缓时如细流。她能够凭借声音生动地传递给听众各种人物的形象,无论是豪强莽汉、文人士子,还是江湖侠客、村姑野里,她都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。1996年,受中央电视台邀请,她为电视书场栏目录制长篇电视评书《康熙大帝》,一经播出,便风靡大江南北。

五、传承与创新,为评书注入新活力

赵维莉不仅在评书表演上有着卓越的成就,她还致力于评书艺术的传承与创新。她多次举办评书培训班,培养了一批批评书新人。同时,她还尝试将评书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,为评书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赵维莉,这位评书界的璀璨明珠,用她的声音征服了无数听众。她的一生,充满了坎坷与挑战,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,为评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让我们一起为这位“中原评书第一人”点赞,期待她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继续绽放光彩!